第一百三十二章 帝党(一)

真版王启年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笔趣阁顶点 www.biqugedd.com,最快更新谋定天下之扶明最新章节!

    周祥春点了点头,自从上次王启年提了一嘴之后,自己便时刻留意此事,也的确发现了圣上对东林动手的迹象。

    王启年继续开口道:“有些事情小弟也是最近才想明白。倘若把圣上登基以来的一大串事件连接起来,便可以说得通了。

    圣上登基之初,和东林好的蜜里调油,一切都听从东林的安排,东林说废厂卫,圣上便废了厂卫,东林说废了商税,圣上便废了商税。

    随着时间越来越久,圣上多疑、操切的性格便开始暴露出来。发现东林纯粹是嘴皮子厉害,实际执政一塌糊涂之后,圣上醒悟了过来。东林这群人做御史言官还可以,操持朝政就马马虎虎了。

    圣上一心想着崇祯中兴,成就一代明主。靠着这群只会嘴炮的东林治理国家肯定不行,于是便有了收权的心思。眼下东林执政,要收权便得打击东林。

    崇祯元年的刘鸿训刘阁老去职事件,其实可以看做是圣上收权的开始。可惜满朝都是东林,刘鸿训下了台,接位的韩爌仍然是东林党大佬。东林出身便是原罪,注定会被圣上打击,所以韩爌没几天也卷铺盖了。接下来李标、成基命等人又相继被东林抬了上来,照旧被圣上三五下给赶走了。这两年首辅都呆不长,背后其实便是圣上和东林的角力。

    直到周廷儒、温体仁的出现,事情才有转机。周廷儒、温体仁虽然也同样出身东林,可惜却一直不被东林看重。内阁选举之时,东林内部颇有声望的钱谦益等人上了名单,而周廷儒、温体仁却榜上无名。于是这两货色,牙一咬、心一狠,内讧了。

    圣上得知此消息,笑的嘴都合不拢。还以为你们东林内部铁板一块,原来也有内讧的时候。这两货色自然而然的便成了圣上打击、分化东林的法宝。所以后面温体仁单挑东林众人时,一面倒的获得了圣上的全力支持,最终笑到了最后。倘若没有圣上拉偏手,这货老早就被赶回家啃芋头去了。”

    周祥春听后,想了半天才想通了此事。这周廷儒、温体仁上台太过突兀,要知道崇祯元年以前,周廷儒只是翰林编修,在南京坐冷板凳。温体仁更不用提了(作者实在找不到相关资料,不过地位肯定在周廷儒之下)。两年时间多一点,便火速入阁。实在是大明开国两百年以来未有之事。

    听了王启年这一番话,这才明白过来,原来此事一直都是圣上在背后发力,提拔二人来打击分化东林党。

    于是,周祥春开口说道:“贤弟的意思是,倘若咱们帮着圣上对付东林,则必然受到圣上重任?”

    王启年点头说道:“正是此意。所谓顺势者昌,逆势者亡。大明统治天下已达二百余年,大势自然在圣上这边。”

    周祥春开口问道:“然则当如何去做?”

    王启年开口道:“此事却是十分简单,就两个字而已。”说完后缓缓的吐出了两个字“结党”。也就是这两个字,后面掀起了不少腥风血雨。(真实历史上,明末不少牛人便死于此。身为东林的卢象升被帝党的杨嗣昌、高起潜弄死了,身为帝党杨嗣昌四正六隅、十面张网之策,几乎剿灭了内乱,可惜架不住东林党放水,剿匪失败之后不得不服毒自尽。其它孙传庭、洪承畴之类的,后面一一详说。)

    周祥春心下大为奇怪,开口问道:“上次贤弟劝说为兄要做孤臣。而且这温体仁自己标榜为孤臣,确实受到了圣上的青眼。”

    王启年便回答道:“小弟上次劝说大兄装孤臣,却也没错。这样做的好处是安稳的很,管你圣上和东林怎么斗,咱们只是不掺和。坏处却在见效很慢。眼下举朝都是东林,东林和圣上权力之争,其过程便是东林把自己人摆上位子,圣上再把此人赶下位子。这样来来去去几十趟之后,等到东林无人可以继续上位之时,才能轮到大兄上位。”

    喝了口茶,王启年继续开口道:“如今咱们已经猜到了圣上的心思,自然有捷径可以走。大势在圣上这边,东林有没有造反的胆量,因此最终赢的必然是圣上。既然如此,咱们何不主动跳出来,来帮圣上站台。圣上虽然刻薄寡恩,但如今满朝都是东林,圣上无人可用。只要有人站出来支持圣上,不管有没有用,能不能用,圣上必然都得重任,别无选择。”

    周祥春想了想,王启年这话说的很对,眼下朝中非东林都被赶跑了。在位的官员,要么身为东林,要么和东林里面的大佬这样那样的联系。圣上要想对付东林,确实找不到帮手。这个时候有人跳出来帮忙,圣上必然重用。(历史上,崇祯为了对付东林,实在无人可用,最后不得不走回了重任太监的老路。例如高起潜、王承恩便是这么来的。)

    不过还是有点担心,周祥春继续开口问道:“为兄记得贤弟上次说过,圣上最忌讳的便是结党之事,如今咱们倘若要结党,岂不是犯了圣上忌讳?”

    王启年哈哈大笑,开口说道:“不结党,除了温体仁这货够光棍外,谁敢孤身跳出来给圣上站台?眼下举朝东林,倘若有中下层官员不识相,出来给圣上站台,只怕还没让圣上相信,等到圣上的援手,便被东林众人联手弄死了。”

    接着王启年又神秘兮兮的对着周祥春开口道:“而且咱们这结党,与其它人的结党不一样。”

    周祥春便开口问道:“有何不同?”

    王启年便开口道:“咱们结的党,叫“帝党”,乃奉旨而为。除了在东林面前外,可以在圣上面前堂而皇之的谈论结党之事。而且此事圣上必然赞许。”

    周祥春想了想,这话有道理。既然叫帝党,自然以帮圣上夺权为宗旨。不仅自己跳出来给圣上站台,还拉拢其它人给圣上站台,圣上不乐坏了才怪呢。明明想干事情,手头却无人可用,这下好了,跳出一个人来给自己帮手不说,还继续给自己找人来帮手。

    于是,周祥春继续开口道:“此事可为,只是这结党之事,当如何去做?”

    王启年笑了笑,心说:“大兄,我这也算是对得起你了,纯粹是塞钱进你口袋,一般人我根本不教他。”

    然后开口说道:“小弟送大兄八个字‘以义聚之,以利驱之。’世间凡举大事者,皆逃不过此八字。当年昭烈帝举起复兴汉室的义旗,才有天下英雄景从。加以驱之得法,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一。到了唐朝,徐 敬 业兴兵讨武后,打出了扶持中宗复位的大义旗号,照样是响应者如云。可惜后来这货竟然没有起兵向洛阳攻打武后,反而举军攻江淮膏腴之地。这下子响应者们看明白了,徐 敬 业这货根本没有复兴唐室的心思,纯粹是为自己做打算。大义既然失去,一夕之间,徐 敬 业十来万部下分崩离析,自己也落了个身死族灭的下场。”

    周祥春嘴里反复叨念着这八个字,良久,开口问道:“依照贤弟的意思,为兄当如何举起这大义的旗帜?倘若为兄找到志同道合之人,总不能空口白牙的说服其加入帝党吧。”

    王启年想了想,开口道:“大兄可曾听闻汉献帝衣带诏?”

    周祥春听后,嘴巴张的很大,心里想道:“这个也太夸张了点吧。有曹操再一边虎视眈眈,汉献帝不得以才下衣带诏。如今虽然朝廷权柄尽归东林,怎么着也没到威胁到圣上安危的地步吧。”

    王启年看了看周祥春的神色,猜测到了他的心思,开口说道:“大兄想哪儿去了。小弟的意思是大兄可以从圣上手中讨要一份密诏。此诏书却不可让东林知道,所以不能明发。甚至连圣上身边的太监,也知道此事的人也越少越好。所以得请圣上亲笔书写,切不可请翰林代笔。手诏上面只需要盖上圣上的私印即可,连大宝都不能盖。小弟用汉献帝衣带诏相比,只是说二者都是密诏而已。”

    想了想,王启年继续开口道:“面圣之时,大兄找个无人的机会。向圣上表明心迹,只说现在东林操控权柄,置圣上于旁地。自己愿意拨乱反正,帮助圣上夺回权柄,中兴大明。最后再说东林把持朝政,底层多少智谋之士晋升无途,自己愿意替圣上搜罗人才,以备圣上驱使。请圣上赐下亲笔诏书一道,用于收揽人才。圣上必然会明白大兄的意思。而大兄有了此密诏,自然能凭此拉拢非东林的官员以及底层不得志者。”

    周祥春点了点了,表示受教了。

    王启年继续开口道:“此时也是抹黑东林的一个好时机,大兄求取诏书之时,尽量装出小心翼翼的样子,生怕被旁人刺探了此事去转告东林。圣上见堂堂一都察院佥都御史,四品大员尚且如此惧怕东林,可想而知底层官员如何被东林操控。必然会更加倚重大兄。”

    此言大善,周祥春久经官场,自然知道对着圣上如此演戏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    周祥春又接着开口道:“贤弟所说的以利驱之,又当如何?”

    王启年心里大笑,这大兄每次碰到自己,就舍不得自己用脑,凡是都要问个仔细。想了想开口道:“倘若初始之时,需要钱银运作,东江愿意全额贡献。至于后面驱使众人之法,那是咱们圣上要考虑的事情,大兄只需要牢牢的把握住帝党即可。等到帝党得势之日,便是大兄入阁之时。依照小弟猜测,以咱们圣上操切的性子,估计有个一年半载就差不多了。”